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和实施以来,我国的乡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,为带领同学们深入乡村看振兴、走进一线看发展,体悟家乡发展,感受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,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官网“筑梦红旅青春邮我”红色专项社会实践团此次以徐州丰县首羡镇张后屯为主要调研地,从农村经济转型、居民生活改善和生态环境优化等多方面探索乡村振兴。受疫情影响,本次调研活动通过线上“云实践”的方式开展,王骏腾和虞林嫣两位同学围绕着“调研红色乡村亲历乡村振兴”的主题,从徐州丰县张后屯介绍、“红”是历史底色、“绿”是发展成色和以“红”带“绿”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四个部分带领实践团成员一起走进红色乡村,感受乡村发展。本次“云实践”由指导老师闻友龙主持,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。
实践团通过“云实践”探索乡村振兴
湖西革命老区——张后屯
徐州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位于江苏、山东两省交界处,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共丰县委办公地,也是丰北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与军事中心,是湖西革命老区的核心区。抗日战争时期,张后屯村为丰县委主要办公地之一,县委在此发展组织、唤醒民众,开展对敌斗争;当地群众积极踊跃参军支前,掩护革命干部,养育军烈子弟,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军民鱼水情。张后屯也因而成为丰北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与军事中心。在党的号召下,当年张后屯村有多人投身革命,有不少献出年轻的生命。斗转星移,许多年过去,红色记忆、红色情怀依然氤氲张后屯村的角角落落。
湖西小延安,红色张后屯
“红”是历史的底色
走在革命先烈曾经的战场,街道两侧各具特色,具有红色文化气氛的各种彩绘和雕塑、口号、抗战歌曲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毛主席语录等,仿佛是回到那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。一幅幅彩绘和雕塑生动地再现了在那艰难的抗战岁月里,群众积极踊跃参军支前,军民鱼水情深和军号嘹亮壮怀激烈保家卫国的画面。在湖西党史馆,历史照片和革命先烈的珍贵遗物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,真切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保家卫国、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。
张后屯的红色记忆
“绿”是发展的成色
张后屯挖掘红色资源,大力发展富民产业,走红色文化促乡村旅游,生态农业促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。结合景区创建,打造红色文化一条街,恢复县委旧址、地道旧址,改扩建县委旧址陈列馆。兴建红色文化广场、红色大讲堂、湖西民俗馆、供销记忆馆,修建游客服务中心、完善红色景区配套设施,对全村街道实施了硬化、亮化、绿化、美化,一座座红色雕塑,一处处红色墙绘,一幅幅红色标语,一片片红色浮雕,一曲曲红色音乐,一段段红色讲解,一个浓厚红色文化气息的特色田园乡村展现在湖西大地上。张后屯县委旧址入选江苏省文化厅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,张后屯村成为了接受红色教育和乡村观光旅游的好去处。
张后屯的绿色产业发展
以“红”带“绿”助力乡村振兴
近年来,张后屯村紧紧抓住乡村振兴重大机遇,按照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总要求,以传承红色文化、延续红色基因为突破口,注重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,以红色乡村建设带动绿色生态发展,大力发展绿色产业,成为首批市级特色田园乡村,又通过省特色田园乡村验收,有着“湖西小延安,红色张后屯”的美誉。通过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和发展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,村容村貌不断更新变化。村民说:“现在村里将红色文化、乡村旅游、生态发展结合在一起,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脑袋,也鼓了我们的钱袋。”
张后屯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绿色生态发展有机结合
宣讲和介绍结束之后,林明桦、顾小鹏和张甘恒三位同学进行了感悟分享,实践团师生紧紧围绕着“乡村振兴”开展积极讨论和交流。最后实践团指导老师闻友龙指出,将暑期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,有助于推动实践育人意蕴有效深化,对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起到重要的培养和锻炼作用,让同学们对实践产生更为深刻的体验和认识,对丰富青年学生思想,促进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国情,教育意义重大。同学们通过“云实践”调研徐州丰县张后屯村,从农村经济转型、居民生活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等多方面探索乡村振兴,体悟家乡发展,感受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,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。
实践团成员开展线上学习
(撰稿:王奔 摄影:林明桦 编辑:吕瑞兰 审核:葛敏、闻友龙)